率土三皇·群雄赋:孙权背盟诛羽谋霸业,曹操抚龙独悔负陈宫
率土之滨有三皇,三皇分别是刘备,曹操,孙权,他们分别为蜀国,魏国,吴国的统治者。
其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也可以理解为正派反派代表的也就是刘备和曹操,至于孙权直接和鼠辈画上等号。
吴·孙权

基于吕蒙白衣渡江的历史神操作以及斩首关羽的逆天思维,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白衣渡江毁掉了商人的信誉,斩杀关羽更是背叛了自己的盟友。
然而从孙权的原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哥们儿是一个相较于大多数帝王都很年轻的男子,他的衣服以大红为主,披着黑色镶嵌金丝的长袍。
一开始我认为他是默许吕蒙斩首关羽的,但是他后面那条白龙以及翻江倒海的气势,加上他手持黄金剑的威武霸气,令我发觉这似乎不是一个帝王能够做出来的明智选择。
尤其他的面容十分年轻,年轻的外貌意味着孙权并非泛泛之辈。
需知能成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显然不可能不清楚斩首关羽带来的危害,因为就算是笨蛋如枭枭,站在吴国的立场上也会选择留下关羽去跟蜀国谈判,以此换取我想要的利益。
哪怕已经背上了背刺盟友的骂名。
这张原画最让我感觉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这把金色长剑,霸气的同时,纹理十分细腻。
背景是翻江倒海的场景,似乎在告诉我们孙权所处的地域是一个水运和水利设施十分便利的国家。
注: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孙权在俘获关羽后,出于政治考量下令将其处决。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魏·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是乱世之中的枭雄,也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
他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谓经典永流传,也因为这句话,使他永远失去了一生的挚友陈宫。
我对历史了解的不够深入,哪怕我看过三国版的文言文版本的小说。
从电视剧的演绎来看,我们不妨美化一下。
陈宫就仿佛你我的白月光,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抛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抛下自己享有的一切,陪你一起走向未知。
哪怕未知代表死亡,他也不曾退缩。
站在现代人的思路,我们会感觉困惑。
因为人生若能有幸得遇这般挚友,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我负陈宫】!
可是曹操做的并没有错,陈宫或许也能理解他的苦衷,毕竟当时的环境确实令人的精神高度紧绷。
可曹操错就错在杀害了恩人还说了这么一句话,直接导致他与陈宫分道扬镳。
而这也是原画中表露出来的一点点让人心碎的细节。
曹操端正的坐着,左手抚摸着这条金黄色的龙,虽然看起来是金白色的,但若是代表曾经的挚友呢?
曹操的面容有很明显的黑白二分色,仿佛他是一个难以令人琢磨透的人物。
他手持宝剑的姿态霸气英武,尽管抚摸龙的动作有些轻柔,但不可否认,不管是枭雄也好,帝皇也罢,内心总归也是有柔软的。
我曾尝试把这条龙理解为“一炮害三贤”中因他死去的儿子,但我感觉这么理解是不对的。
因为那代表着伤痛以及心灵上的痛苦,但这条龙显然并没有带给他痛苦,因为这条龙龙头所处的方向照耀着他的半边脸,充满光亮。
蜀·刘备

刘备的原画有一种洒脱的气势,这条龙不似孙权的激勇,也不像曹操那么霸气,相反他如君子之风,飘逸自在。
刘备穿着整体以绿色为主,面容相较于孙权的年轻,曹操的坚毅,更多的带有一种儒雅的气势。
是的就是气势,而不是气质。
头顶的白云仿佛宣告世人他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你仔细观看,仿佛自己也能轻微的感受到微风拂面!
这不得不证明画师的强大。
同样的,这幅原画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我只喜欢他的2点,第一点便是那条缠绕在刘备左手的白色的龙,他没有多余的色彩,很纯粹。
第二点淡淡的光晕,由于这幅画是站在一个仰视的角度让我们看的,有的读者朋友或许会把左上角的这朵云幻想成这条龙的头,但其实不是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我提到的这2点。
至于我说的光晕,请大家放大这张图片,然后把目光放在他的剑鞘上,相信我,你一定能看到淡淡的光晕,这光晕仿佛你看待天上的白云一样,宛如现实。

枭枭锐评:三张原画,唯有刘备不带压迫。所谓清风自来,当如是。